备孕喝红茶还是绿茶好?哪种更适合?
xi
2025-04-05 20:46
我觉得哥本哈根会议主要有三大成果,一是提高了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这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从2005—2009年上半年,实现环比节能约3.5亿tce,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扭转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上升的趋势,二氧化碳排放也实现了比基准线的偏离。第三,建立完善的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改善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做到公开透明。
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应对世界新的经济、贸易竞争格局 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征收碳关税的单边贸易措施,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减排压力。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能源需求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我国企业也必须认清形势,要明确低碳技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要把握低碳技术引起的本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动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改变和技术变革的初期要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敏锐的眼光、前瞻性的思考和超前的部署,加强自主技术创新,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在试点地区,要制定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要建立碳排放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开展低碳生产的产品标识,建立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下降20%左右目标的附加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
对我国而言,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这与我国缩小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是一样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办好《威海晚报》环保在线专栏为基础,不断拓展新闻宣传载体,及时宣传环保工作的新动态、新政策、新举措、新成绩,电台有声、报纸有字、电视有影的频次大幅度增加,2009年媒体发稿量600多篇,比2008年增加65%,首次荣获中环报山东新闻宣传报道二等奖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数十个城市实施了绿标准入制度,但仍有不少城市尚未进行绿标认证。尤其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无标车和黄标车将被限制进入上海。江苏省日前决定,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江苏省南京、苏州、常州将实现长江三角地区的机动车环保标志互认。这些城市的车辆如果要进入长三角,该怎么办?江苏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苏省常州、苏州和南京等地都开始申领环保标志,这些标志是全国通用的,外地车可以在这些城市检测后领标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数十个城市实施了绿标准入制度,但仍有不少城市尚未进行绿标认证。这些城市的车辆如果要进入长三角,该怎么办?江苏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苏省常州、苏州和南京等地都开始申领环保标志,这些标志是全国通用的,外地车可以在这些城市检测后领标。
江苏省日前决定,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江苏省南京、苏州、常州将实现长江三角地区的机动车环保标志互认。尤其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无标车和黄标车将被限制进入上海他表示,美国一直在争夺气候斗争的领导权,但美国人均消耗7吨多能源,排放将近20吨的二氧化碳,欧洲国家近1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也达到10吨以上,而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还不到欧洲国家的一半。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
对于美国承诺的减排目标,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有人算了一笔账,即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对于两笔账,哪种更为实在?韩晓平表示,实际上各个国家应该按照1990年的基准来定,但是美国和欧洲认为这段时间本国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他们的衡量标准定在2005年。所以欧盟一直在闪烁其词。而日本承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在此次会议上日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如果美国一直纠结在这样那样外部条件时,他们就没有主动意愿去减排,既然美国要拿到这个道德的制高点,就必须真正的去做一些事情。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中国能源网讯:在近日贵州卫视高端节目对话《论道—谁让哥本哈根无童话》中,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就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及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韩晓平认为,对于欧盟的减排目标,一开始承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后又说减排30%,最后又退回20%。韩晓平表示,在谈判过程中,本来是希望各国共同来应对这场气候灾难,但是没有想到很多国家在这次会议上表现非常不好,甚至他们在原来的《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都是倒退的,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有,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灾难即将来临,或者认为即使这场灾难就要来临,他们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排放量少的国家应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排放,这样世界才能更公平。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要有意愿去减排,要真正努力去减排。这样的人均排放较大的国家应该更多的考虑人权问题,每个人都是相互平等的,排放的多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减少排放排放量少的国家应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排放,这样世界才能更公平。而日本承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在此次会议上日本的反应还是不错的。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要有意愿去减排,要真正努力去减排。韩晓平认为,对于欧盟的减排目标,一开始承诺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后又说减排30%,最后又退回20%。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韩晓平表示,在谈判过程中,本来是希望各国共同来应对这场气候灾难,但是没有想到很多国家在这次会议上表现非常不好,甚至他们在原来的《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都是倒退的,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没有,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灾难即将来临,或者认为即使这场灾难就要来临,他们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他表示,美国一直在争夺气候斗争的领导权,但美国人均消耗7吨多能源,排放将近20吨的二氧化碳,欧洲国家近1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也达到10吨以上,而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还不到欧洲国家的一半。
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美国承诺的减排目标,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有人算了一笔账,即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对于两笔账,哪种更为实在?韩晓平表示,实际上各个国家应该按照1990年的基准来定,但是美国和欧洲认为这段时间本国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他们的衡量标准定在2005年。这样的人均排放较大的国家应该更多的考虑人权问题,每个人都是相互平等的,排放的多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减少排放。所以欧盟一直在闪烁其词。
中国能源网讯:在近日贵州卫视高端节目对话《论道—谁让哥本哈根无童话》中,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就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及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美国一直纠结在这样那样外部条件时,他们就没有主动意愿去减排,既然美国要拿到这个道德的制高点,就必须真正的去做一些事情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和资格来绑架气候谈判,当会议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和期望时,某些发达国家就将中国拉出来作为替罪羊,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将来谈判的路还很长,但是大家已经表达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因为在面对气候变暖这么一个涉及很多国家利益的重大议题,最重要的是各国需要一个共同的政治意愿。这样一次聚集世界很多国家领导和专家的大型的会议,最终能达成一个哥本哈根协议,还是非常成功的。而哥本哈根会议最终达成了一个这样的协议,各国达成了政治意愿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对于外界传言中国绑架了气候谈判,龙永图认为,这种评论是及其不负责任的。
因此要就一个问题达成一致的协定,做出同样的承诺,是完全不可能的。龙永图认为,此次谈判之所以这么困难是因为,200多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都不一样的,国情也不一样。
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中国能源网讯:在近日贵州卫视高端节目对话《论道—谁让哥本哈根无童话》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就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及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他表示,在很多次谈判中,因为没有达成政治意愿而失败,而此次这么多国家领导人所表达出的政治意愿对今后的谈判以及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起到了重大的推动力的作用。龙永图表示,这次会议的结果比预想的要好的多。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甘肃今年计划推广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这也意味着将产生至少5万吨白色垃圾。
这是在一个州的范围内,省、州两级政府首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肇事购买的商业保险,是由政府补偿向商业赔偿、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的一次大胆尝试,使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作为创新型产业一部分的新能源汽车,万钢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的覆盖公共交通,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
德波尔将担任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顾问。